
髖關節好痛!不能走也不能蹲,寸步難行怎麼辦?您是否有這樣的困擾?髖關節是走、跑、跳、蹲都需要用到的大關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可說是目前最成熟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之一,何時需要考慮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常見術式有哪些優缺點?人工髖關節如何選擇?專業骨科醫師來解答!
髖關節問題是高齡人口常見困擾,萬芳醫院骨科部主任吳連禎醫師表示,「據統計,65歲以上人口約有10-15%患有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常見需要更換人工髖關節的原因,包含: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髖關節骨折、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在台灣,每年進行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超過20,000件。」
銀髮族有10-15%髖關節退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需考慮動手術
髖關節問題是高齡人口常見困擾,萬芳醫院骨科部主任吳連禎醫師表示,「據統計,65歲以上人口約有10-15%患有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常見需要更換人工髖關節的原因,包含: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髖關節骨折、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在台灣,每年進行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超過20,000件。」
但也不是髖關節不舒服就一定要動手術,吳連禎醫師提到,「髖關節病變會影響走路、上下樓梯、翻身、穿鞋襪等基本活動,可說是造成高齡者失能與跌倒的主因之一。也因此,當長期持續的髖關節疼痛影響日常生活,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顯示關節明顯磨損或變形,藥物、復健、注射等保守治療無效,行走困難、明顯跛行或需拐杖輔助,走路、睡眠、生活品質明顯受影響時,醫師通常會建議手術。」
「髖關節位於臀部深處,由髖臼、股骨頭組成,周圍包覆許多肌肉,手術時要將髖關節暴露出來,適度切割骨骼並取出退化的髖關節,再將人工髖關節裝上及固定」,吳連禎醫師指出,「目前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有傳統側躺開、平躺正前開等術式,差異在於傳統側躺開需切斷部分臀部肌肉,平躺正前開則是幾乎不切斷主要肌肉。」
吳連禎醫師建議,依醫師評估來選擇術式,「若採用傳統側躺開的術式,醫師開刀時會讓患者側躺,傷口從髖關節後側、側邊進入,過程中需要切斷臀中肌、臀小肌等重要肌肉,也因此使得術後等待恢復的時間相對比較長,術後也需要加強保護以防脫臼;傳統側躺開的優點是不論一般或複雜的病例都適用,而且多數醫師都相當熟悉,手術成功率較高。」
「至於平躺正前開,因為手術難度較高,需要有經驗的醫師來進行」,吳連禎醫師解釋,「醫師會讓患者平躺接受手術,從髖關節的前側傷口進入後,走肌肉與神經間隙的自然通道直達髖關節,由於患者採取平躺姿勢,甚至可以一次為雙側髖關節動手術,並且較有助於留意雙腳的長短是否一致,降低術後長短腳的可能性。」
「平躺正前開的優點在於幾乎不切斷主要肌肉,術後恢復速度相對較快,往往可以更早下床、走路,術後疼痛相對輕微,穩定性高、脫臼率低,術後活動限制相對較少。但較不適合體型過胖、骨盆狹窄或畸形、嚴重骨質疏鬆、髖關節有舊骨折的患者。」
傳統側躺開VS平躺正前開的特點比較
資料來源:吳連禎醫師
「基本健保給付的人工髖關節,通常會包含髖臼杯、聚乙烯墊片(取代原本關節軟骨功能)、以及鈷鉻金屬頭(取代原本的股骨頭)、股骨柄」,吳連禎醫師提到,「人工髖關節平均可使用10~15年以上,一般而言,醫師會希望患者同一關節一生中只要動一次關節手術就好,因此當患者年紀較輕或平時活動量較大時,就可以考慮選擇更耐用的人工髖關節材質。」
吳連禎醫師解釋,「舉例來說,鈦合金3D列印髖臼杯的表面為模擬人體真實骨骼的一體成型立體結構,可促進骨生長,加速強化穩定度,可以降低鬆脫的機率,不只較為適合年輕族群,對於髖臼骨缺損或骨質疏鬆情形者,也有助於提高手術成功率。鈦合金3D列印髖臼杯屬於健保有條件給付,如果是人工全髖關節再置換手術的患者,或是初次置換手術中患者有髖臼骨骼缺損或骨質不佳的情況,就可能由健保全額給付,若自費則是約8-9萬元。」
一般髖臼杯VS 3D列印髖臼杯的特點比較

「而維他命E墊片,是一種添加維他命E抗氧化劑的高交聯聚乙烯墊片,具有超耐磨抗氧化的特性,可以降低塑膠微粒釋出,而且相對比較不易隨時間氧化、脆化,有助於降低發炎及鬆脫的機率,因此較適合年輕族群、需要長期耐用的患者族群。不同醫院、不同廠牌的人工髖關節自付差額可能略有差異,例如選擇陶瓷頭搭配維他命E墊片的健保給付費用差額,約為15-19萬元」,吳連禎醫師說明。
高交聯聚乙烯墊片VS維他命E墊片的特點比較

吳連禎醫師也分享一名為髖關節退化而困擾的女性案例,「這位剛滿五十出頭的女士,活力滿滿、談吐不俗,保養得宜。近年來,雙側髖關節的疼痛如影隨形,早已影響到她原本自在的生活步調。照X光檢查髖關節退化程度後,發現雙側髖關節磨損明顯,需要手術才能改善。」
吳連禎醫師解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原理與風險後,患者主動提出想要兩側髖關節一起手術的想法,經討論決定採用雙側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搭配自費陶瓷股骨頭與維他命E墊片等優質髖關節骨材。吳連禎醫師提到,「這場手術是萬芳醫院的第一台雙側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病患在術後的恢復狀況良好,隔天就能穩定地站起和蹲下。」
吳連禎醫師認為,「對某些髖關節疾病的患者來說,平躺正前開手術確實會是更合適、更有助於快速恢復的選擇。但術式的成功不只基於執刀醫師的技術,更是來自於醫病之間的溝通與信任彼此的決心,加上專業的開刀房團隊、細心的護理及後續照護服務等因素。此外,搭配適合的髖關節骨材也有助於讓預後更加完善。願每一位被髖關節疼痛所困擾的患者,都能早日獲得妥善的治療,走上屬於自己的復原之路。」
來自前文提到的雙側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案例,搭配維他命E襯墊及陶瓷股骨頭,術後病患的恢復狀況良好

新式人工髖關節組件分解示意圖 1-3

1. VP Galea, P Rojanasopondist, M Laursen, O K Muratoglu, H Malchau, C Bragdon. Evaluation of vitamin E-diffused highly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wear and porous titanium-coated shell stability: a seven-year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using radiostereometric analysis. Bone Joint J. 2019 Jul;101-B(7):760-767.
2. H John Cooper, Craig J Della Valle, Richard A Berger, Matthew Tetreault, Wayne G Paprosky, Scott M Sporer, Joshua J Jacobs. Corrosion at the head-neck taper as a cause for adverse local tissue reaction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2 Sep 19;94(18):1655-61.
3. Sevi B Kocagoz, Richard J Underwood, Daniel W MacDonald, Jeremy L Gilbert, Steven M Kurtz. Ceramic Heads Decrease Metal Release Caused by Head-taper Fretting and Corros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6 Apr;474(4):985-94.
註:本文僅作衛教科普用途,相關資訊不應作為診療依據。因病患病症差異,具體解決方案及療效請向正規醫療機構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諮詢。
「髖關節位於臀部深處,由髖臼、股骨頭組成,周圍包覆許多肌肉,手術時要將髖關節暴露出來,適度切割骨骼並取出退化的髖關節,再將人工髖關節裝上及固定」,吳連禎醫師指出,「目前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有傳統側躺開、平躺正前開等術式,差異在於傳統側躺開需切斷部分臀部肌肉,平躺正前開則是幾乎不切斷主要肌肉。」
傳統手術相對安全且適用範圍廣泛,平躺正前開手術難度高但恢復較快
吳連禎醫師建議,依醫師評估來選擇術式,「若採用傳統側躺開的術式,醫師開刀時會讓患者側躺,傷口從髖關節後側、側邊進入,過程中需要切斷臀中肌、臀小肌等重要肌肉,也因此使得術後等待恢復的時間相對比較長,術後也需要加強保護以防脫臼;傳統側躺開的優點是不論一般或複雜的病例都適用,而且多數醫師都相當熟悉,手術成功率較高。」
「至於平躺正前開,因為手術難度較高,需要有經驗的醫師來進行」,吳連禎醫師解釋,「醫師會讓患者平躺接受手術,從髖關節的前側傷口進入後,走肌肉與神經間隙的自然通道直達髖關節,由於患者採取平躺姿勢,甚至可以一次為雙側髖關節動手術,並且較有助於留意雙腳的長短是否一致,降低術後長短腳的可能性。」
「平躺正前開的優點在於幾乎不切斷主要肌肉,術後恢復速度相對較快,往往可以更早下床、走路,術後疼痛相對輕微,穩定性高、脫臼率低,術後活動限制相對較少。但較不適合體型過胖、骨盆狹窄或畸形、嚴重骨質疏鬆、髖關節有舊骨折的患者。」
傳統側躺開VS平躺正前開的特點比較

健保給付人工髖關節壽命約10-15年,新材質促進提高穩定度和耐用度
「基本健保給付的人工髖關節,通常會包含髖臼杯、聚乙烯墊片(取代原本關節軟骨功能)、以及鈷鉻金屬頭(取代原本的股骨頭)、股骨柄」,吳連禎醫師提到,「人工髖關節平均可使用10~15年以上,一般而言,醫師會希望患者同一關節一生中只要動一次關節手術就好,因此當患者年紀較輕或平時活動量較大時,就可以考慮選擇更耐用的人工髖關節材質。」
吳連禎醫師解釋,「舉例來說,鈦合金3D列印髖臼杯的表面為模擬人體真實骨骼的一體成型立體結構,可促進骨生長,加速強化穩定度,可以降低鬆脫的機率,不只較為適合年輕族群,對於髖臼骨缺損或骨質疏鬆情形者,也有助於提高手術成功率。鈦合金3D列印髖臼杯屬於健保有條件給付,如果是人工全髖關節再置換手術的患者,或是初次置換手術中患者有髖臼骨骼缺損或骨質不佳的情況,就可能由健保全額給付,若自費則是約8-9萬元。」
一般髖臼杯VS 3D列印髖臼杯的特點比較

「而維他命E墊片,是一種添加維他命E抗氧化劑的高交聯聚乙烯墊片,具有超耐磨抗氧化的特性,可以降低塑膠微粒釋出,而且相對比較不易隨時間氧化、脆化,有助於降低發炎及鬆脫的機率,因此較適合年輕族群、需要長期耐用的患者族群。不同醫院、不同廠牌的人工髖關節自付差額可能略有差異,例如選擇陶瓷頭搭配維他命E墊片的健保給付費用差額,約為15-19萬元」,吳連禎醫師說明。
高交聯聚乙烯墊片VS維他命E墊片的特點比較

成功的手術不只是專業技術,良好溝通、彼此信任,幫助找回健康下半生
吳連禎醫師也分享一名為髖關節退化而困擾的女性案例,「這位剛滿五十出頭的女士,活力滿滿、談吐不俗,保養得宜。近年來,雙側髖關節的疼痛如影隨形,早已影響到她原本自在的生活步調。照X光檢查髖關節退化程度後,發現雙側髖關節磨損明顯,需要手術才能改善。」
吳連禎醫師解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原理與風險後,患者主動提出想要兩側髖關節一起手術的想法,經討論決定採用雙側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搭配自費陶瓷股骨頭與維他命E墊片等優質髖關節骨材。吳連禎醫師提到,「這場手術是萬芳醫院的第一台雙側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病患在術後的恢復狀況良好,隔天就能穩定地站起和蹲下。」
吳連禎醫師認為,「對某些髖關節疾病的患者來說,平躺正前開手術確實會是更合適、更有助於快速恢復的選擇。但術式的成功不只基於執刀醫師的技術,更是來自於醫病之間的溝通與信任彼此的決心,加上專業的開刀房團隊、細心的護理及後續照護服務等因素。此外,搭配適合的髖關節骨材也有助於讓預後更加完善。願每一位被髖關節疼痛所困擾的患者,都能早日獲得妥善的治療,走上屬於自己的復原之路。」
來自前文提到的雙側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案例,搭配維他命E襯墊及陶瓷股骨頭,術後病患的恢復狀況良好

新式人工髖關節組件分解示意圖 1-3

1. VP Galea, P Rojanasopondist, M Laursen, O K Muratoglu, H Malchau, C Bragdon. Evaluation of vitamin E-diffused highly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wear and porous titanium-coated shell stability: a seven-year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using radiostereometric analysis. Bone Joint J. 2019 Jul;101-B(7):760-767.
2. H John Cooper, Craig J Della Valle, Richard A Berger, Matthew Tetreault, Wayne G Paprosky, Scott M Sporer, Joshua J Jacobs. Corrosion at the head-neck taper as a cause for adverse local tissue reaction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2 Sep 19;94(18):1655-61.
3. Sevi B Kocagoz, Richard J Underwood, Daniel W MacDonald, Jeremy L Gilbert, Steven M Kurtz. Ceramic Heads Decrease Metal Release Caused by Head-taper Fretting and Corros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6 Apr;474(4):985-94.
註:本文僅作衛教科普用途,相關資訊不應作為診療依據。因病患病症差異,具體解決方案及療效請向正規醫療機構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諮詢。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