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吃東西卡卡、感覺吞不下去,甚至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千萬別以為只是食慾不好或老化問題,這些其實可能是食道癌的警訊!新竹一名63歲廖姓男子,近一個月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的情形,只能吃些軟質、流質食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至新竹台大分院就醫檢查,醫師確診其為第三期食道癌。目前第一階段經放射線與化學治療結束後,已恢復正常飲食。
食道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被忽略,一旦延誤就可能錯過治療黃金期。隨著腫瘤漸漸增大、開始因吞嚥困難而影響進食,患者才容易有警覺,但這時食道腫瘤處的口徑通常已減少了一半,腫瘤已生長的一段時日,大多數已是較晚期的癌症。
火燒心、胃食道逆流、聲音沙啞可能是食道癌警訊
食道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被忽略,一旦延誤就可能錯過治療黃金期。隨著腫瘤漸漸增大、開始因吞嚥困難而影響進食,患者才容易有警覺,但這時食道腫瘤處的口徑通常已減少了一半,腫瘤已生長的一段時日,大多數已是較晚期的癌症。
近年名人罹患食道癌的新聞也時有所聞。像是台語歌手江志豐、藝人方文琳,皆在不久前確診食道癌。食道癌同時也是國人好發癌症,且發生率也持續增高。根據衛福部的2024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食道癌是國人癌症死亡率第9名,同時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的第5名。
負責此次廖先生治療的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劉廷芳醫師表示,食道癌的常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黑便、聲音沙啞等。其中,又以吞嚥困難最為常見,也是最早出現的警訊。
以廖先生食道癌三期、比較嚴重的情形該如何治療?劉廷芳醫師表示,早期食道癌可以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或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若是如廖先生腫瘤較為嚴重的情形,則建議接受同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然後再進行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若身體因素無法接受切除手術,則會建議進行治癒性同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
通常患者在此時已難正常進食和吞嚥,此時,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就在食道癌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於手術前縮小腫瘤體積,提高手術成功率與整體存活率。放射線治療的療程通常依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整體治療計畫規劃,一般約需接受20至30次的照射,每次照射時間約為10~15分鐘。
若腫瘤位置位於較低段的食道,其照射範圍可能涉及胃部,此時病人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噁心、反胃等腸胃不適症狀。治療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常見的急性副作用包括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與胸痛,這些多由於放射線引起的食道黏膜發炎反應所致。另一項常見副作用為放射性皮膚炎,表現為照射區域出現皮膚紅癢、色素沉著(如曬黑),有時甚至可能出現輕微破皮。
7成食道癌新個案都有1個特徵!下一頁看看減少食道癌風險最要注意3大重點
劉廷芳醫師提醒,食道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為「抽菸」,63歲的廖先生就有多年抽菸習慣。根據衛福部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高達7成的食道癌新發現個案都有抽菸行為。抽菸不僅顯著提高罹患食道癌的風險,亦與多種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口腔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肺癌、胃癌等,呼籲民眾應盡早戒菸。
除了吸菸之外,其他與食道癌相關的危險因子還包括不良飲食習慣(如高脂肪、低蔬果攝取)、長期飲用高溫飲品、過量飲酒等,建議民眾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國健署也整理出3個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或減少負擔的重點: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負責此次廖先生治療的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劉廷芳醫師表示,食道癌的常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黑便、聲音沙啞等。其中,又以吞嚥困難最為常見,也是最早出現的警訊。
食道癌晚期怎麼治?同步化療放療+手術重建是關鍵
以廖先生食道癌三期、比較嚴重的情形該如何治療?劉廷芳醫師表示,早期食道癌可以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或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若是如廖先生腫瘤較為嚴重的情形,則建議接受同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然後再進行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若身體因素無法接受切除手術,則會建議進行治癒性同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
通常患者在此時已難正常進食和吞嚥,此時,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就在食道癌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於手術前縮小腫瘤體積,提高手術成功率與整體存活率。放射線治療的療程通常依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整體治療計畫規劃,一般約需接受20至30次的照射,每次照射時間約為10~15分鐘。
若腫瘤位置位於較低段的食道,其照射範圍可能涉及胃部,此時病人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噁心、反胃等腸胃不適症狀。治療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常見的急性副作用包括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與胸痛,這些多由於放射線引起的食道黏膜發炎反應所致。另一項常見副作用為放射性皮膚炎,表現為照射區域出現皮膚紅癢、色素沉著(如曬黑),有時甚至可能出現輕微破皮。
7成食道癌新個案都有1個特徵!下一頁看看減少食道癌風險最要注意3大重點
不只菸酒檳榔!食物超過65度也是食道癌高風險因子
劉廷芳醫師提醒,食道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為「抽菸」,63歲的廖先生就有多年抽菸習慣。根據衛福部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高達7成的食道癌新發現個案都有抽菸行為。抽菸不僅顯著提高罹患食道癌的風險,亦與多種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口腔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肺癌、胃癌等,呼籲民眾應盡早戒菸。
除了吸菸之外,其他與食道癌相關的危險因子還包括不良飲食習慣(如高脂肪、低蔬果攝取)、長期飲用高溫飲品、過量飲酒等,建議民眾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國健署也整理出3個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或減少負擔的重點:
- 平日飲食減少過燙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
- 戒除菸、酒、檳榔,減少含亞硝胺食物: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風險因子,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的食物,可降低罹癌風險。
- 出現8症狀及時就醫: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務必提高警覺,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