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揭秘!濟州島海女這樣生活鍛造超強基因!7個行動你也能調校DNA長壽又健康

鄭淳予 醫師
2025-08-20 11:00:00
11,960
收藏
分享
人的意志與選擇,確實能改寫大腦與身體的基因表現,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甚至透過演化重塑傳承給下一代的基因樣貌。

意志力能形塑基因:濟州島海女的最新研究



今天跟大家分享,有一群在韓國濟州島,被稱為「海女」(Haenyeo)女性英雄的故事,數百年來,她們不靠氧氣瓶,光憑一口氣就能潛入冰冷刺骨的海水深達20公尺,全年無休捕撈鮑魚、海藻及其他海底食物,甚至懷孕也堅持下水,養活了整個家庭與社群。

最新的研究發現,這種生活模式和意志已經改變他們的基因傳承,使濟州島女性,世世代代擁有「女超人基因」!

​濟州島的女超人基因



2025年5月《Cell Reports》發表的研究發現,海女們世代相傳的潛水生活方式,不僅改變了她們的生理狀態,更改寫了整個濟州島女性族群的基因樣貌:

  • 特殊耐寒基因:濟州島女性高比例擁有耐寒基因,有助於抵抗低溫、降低失溫風險,即使冬季氣溫接近冰點,海女仍能持續潛水!

  • ​血壓調節基因:濟州島女生擁有「降低血壓」的特殊基因變異,比例達33%(韓國本土僅7%)。這種變異可「降低舒張壓」,對「懷孕潛水的海女」是關鍵保護機制,減緩妊娠高血壓風險。

  • 心跳大幅減慢:長期訓練使海女心跳減慢(平均降18次/分鐘),身體自動進入「省電模式」,延長潛水時間,節省氧氣,是持續訓練帶來的生理適應。

  • 這些基因變異不僅限於海女,也透過數代累積,傳承到整個濟州島女性族群,與韓國本土女性產生明顯差異,甚至可能與濟州島中風死亡率較低有關。

​海女給我們的啟示



濟州島海女自幼開始訓練,終身潛水,世代累積的行為,促使基因產生適應性的變異,在族群中累積。海女所處的環境(冰冷海水、水壓、長時間閉氣)以及她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從年幼開始終身潛水、甚至懷孕也持續),構成了非常強烈的「環境篩選壓力」。

在海女的社群中,如果某些個體「天生」帶有特定的基因變異,讓她們在潛水時更有優勢,那麼這些個體更容易生存下來,也更有機會將有利基因變異遺傳給下一代。

經過世世代代的累積,這些有利生存和繁衍的基因變異型,在整個濟州島族群中的「頻率」就會逐漸增高。這就是「演化」的過程,族群的基因組成因應環境壓力而發生了方向性的改變。

海女研究證明:人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意念,可以在基因層次產生持久的效應,進一步影響身心的整體健康。這也啟發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二個重要的觀點:

1.大腦神隊友:「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我們也可以改變大腦,把你的大腦想像成超強的黏土!每次學習新事物、培養新習慣,或改變思考方式,腦細胞就在重新捏塑、建立新的神經連結。這就是大腦「越用越靈光」的最佳證明!相反的,陳舊固執的思維,也會讓大腦加速退化。

2.你的生活掌握基因表現:「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



我們的DNA(基因)大致是固定的,就像鋼琴上排列好的琴鍵。然而,「表觀遺傳學」告訴我們,生活模式和環境因素,就像一位指揮家,可以決定哪些琴鍵、何時該被彈奏,哪些又該保持靜默。

換句話說,我們的飲食、運動、壓力管理、睡眠品質,甚至是情緒與意念,都在悄悄地調校基因的表現狀態。

原來透過生活小事,也能改變大腦與基因表現!下一頁看醫師提點7個關鍵真正優化身心健康


人的意志可以戰勝和改變基因表現



「意志力」,在這裡更像是一切驅動力的起點。就像海女們世世代代選擇並堅守這種極具挑戰的生活,不僅啟動了個體層級的「生理適應」,更在漫長時光中,推動了族群層級的「基因篩選與演化」。

我們的選擇和行為,也可以透過神經可塑性和表觀遺傳學的機制,此刻就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大腦功能,進而改變基因的「表現」方式。

就像海女們日復一日的刻苦下潛、對抗冰冷與缺氧的決心,使她們能夠在看似不可能的條件下生存和繁榮,支撐起整個家、整座島。

打造健康大腦與身體的日常實踐



了解到神經可塑性與表觀遺傳學的威力後,我們可以更主動地透過以下生活習慣來優化身心健康:

  1. 持續學習與心智挑戰:學習新技能、廣泛閱讀、保持好奇心,不斷為大腦創造新的連結機會。

  2. ​規律運動: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的活動,也能活化大腦。有氧運動能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促進神經元生長與連結。核心訓練、瑜珈或伸展運動則能結合身體活動與心靈專注。

  3. 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益大腦結構與功能。豐富蔬果、全穀類提供抗氧化力。減少精緻糕餅、加工食品、高糖的攝取。

  4. 優質睡眠:充足深層的睡眠(成人建議7-9小時)有助於鞏固記憶,修復身心。建立規律的睡眠時間,營造黑暗、安靜、涼爽的睡眠環境。

  5. 壓力管理與正念練習:透過冥想、靜坐或深呼吸練習,有助於降低壓力荷爾蒙,改善專注力,「穩定自律神經」。培養正向思考,練習感恩,減少負面思緒,這些都可能對表觀遺傳產生積極影響,強化情緒調節迴路。

  6. 適當的社交互動:真實的人際連結能刺激大腦,提供情感支持,這是手機、網路和AI難以完全取代的。

  7. ​設定目標並感受意義:為生活設定可達成的目標,無論大小,從「每天的微小勝利」中感受成就與價值感,賦予生活方向與動力。

打造韌性大腦



我曾經聽過一位潛水員這樣說:「大海教會我們,身體的極限,往往取決於心靈的邊界。」我們身心的健康,也常來自一念之間的選擇,腦科學證實,透過系統性生活型態調整,每個人都能啟動屬於自己的「神經重塑」,一起打造抗壓、抗病、抗老化的「韌性大腦」。

作者介紹:鄭淳予醫師,現任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執行長暨主治醫師,一位專長看頭痛、疼痛、失眠、暈眩、失智、中風的神經科臨床醫師,曾獲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頒發年輕研究學者獎。鄭淳予醫師粉絲專頁

參考資料:
  1. Genetic and training adaptations in the Haenyeo divers of Jeju, Korea: Cell Reports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