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健康樂活成為大眾關注焦點,特別是膝關節容易因長期活動而磨損退化,膝蓋不舒服一定得換膝嗎?換膝一定要整個換嗎?換膝手術後想儘快回到正常生活,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人人都可獲益的行動力必修課,有請成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周益全醫師來解答。
靈活膝關節是行動自由的基本條件之一,攸關生活品質。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連接大腿骨、小腿骨及前方髕骨(膝蓋骨),骨頭之間的關節軟骨可作為活動時的潤滑及吸震緩衝,軟骨磨損卻也是膝關節退化的主因。
許多中老年人都有關節退化問題!一般4級以上醫師建議手術換膝
靈活膝關節是行動自由的基本條件之一,攸關生活品質。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連接大腿骨、小腿骨及前方髕骨(膝蓋骨),骨頭之間的關節軟骨可作為活動時的潤滑及吸震緩衝,軟骨磨損卻也是膝關節退化的主因。
周益全醫師表示,「來到診間的中老年患者,約9成以上都有退化性關節炎,只是每個人的症狀輕重和關節退化程度不同,一般而言,退化性關節炎會以症狀輔以X光片判讀加以診斷,嚴重程度可以依『卡葛倫-勞倫斯分級系統(Kellgren-Lawrence Grading System)』分為4個階段」。

「第1-3階段,軟骨磨損不多,活動時關節內摩擦力還不大,因此只要接受適當的保守治療,都有機會回到平常的生活,不需要開刀。進入第4階段,關節軟骨磨損到變得很薄,關節內摩擦力大,容易導致膝關節發炎、變形,影響日常活動,無法正常站立或上下樓梯,這時才會建議動手術更換人工關節」。
很多民眾以為動手術就是要換掉整個膝關節,其實不一定!周益全醫師提到,隨著科技發展,目前有全人工膝關節手術、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等術式可供選擇。
周益全醫師說明,「『全人工膝關節手術』要先讓膝關節呈現半脫臼狀態,將膝關節軟骨去除,修整大腿骨下緣、小腿骨上緣的骨骼,再將模擬完整膝關節構造的人工膝關節安裝上去。因為材料科技進步,替代軟骨的墊片磨損率降低,更換全膝關節後通常可維持20年以上,舒適度可藉由積極復健更加提升」。
「另一方面,『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則是只以人工關節取代部分的膝關節」,周益全醫師進一步解釋,「膝關節有內側腔室、外側腔室、髕骨腔室等3個腔室,因為人的全身體重易集中在膝關節內側,約80%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病灶都位於內側腔室,單腔室的人工關節置換也應需求而生,『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就是最常見的其中一種手術方式」。
左圖:全人工膝關節 / 右圖: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全人工膝關節手術、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介紹
資料來源:周益全醫師/早安健康整理
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示意

手術方式如何選擇?周益全醫師表示,「建議術前充分和主治醫師進行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舉例來說,若民眾想要在手術後快點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可能是身邊沒有子女照顧,或需要早點回到職場,符合以下條件且經醫師評估確認,就可考慮『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僅僅以植入物取代少部分關節面示意

「1. 軟骨磨損處位於內側腔室(特別是內側的前側)。
2. 十字韌帶(特別是前十字韌帶)及側韌帶完整沒有斷裂。
3. 膝關節內翻不能太嚴重(10度以上的O型腿就不建議採用此術式)。
4. 膝關節沒有攣縮(無法伸直、彎曲會卡住就不建議採用此術式)。
5. 沒有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感染發炎性關節疾病。
6. 患者的骨質密度條件佳。」
周益全醫師也提到,「有些民眾對於選擇全膝或半膝有迷思,認為更換全膝關節比半膝更好,因為全膝關節的使用年限可達15-20年以上,民眾會擔心如果只更換半膝,之後退化性膝關節炎繼續惡化,可能會需要二次手術」。
「其實,選擇手術方式往往需要多方考量,依據個人需求及醫師的專業評估進行選擇。如果患者只有內側腔室的軟骨磨損,外側及髕骨腔室的軟骨都相當完整健康,患者的骨本也很好,相較於更換全膝關節,『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可保留大部分膝關節構造,也比較不會傷及本體感覺的神經,傷口比較小,術後恢復速度比較快,膝關節活動起來的感受也會相對自然舒適,這是『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優勢。若擔心使用壽命的問題,半膝關節一樣可以搭配超耐磨的維他命E墊片,幫助延緩墊片在活動時磨損的程度,讓半膝關節的使用壽命更加持久。也因為能接受半膝手術的患者通常骨本較佳,日後即使要再更換成全膝關節,通常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周益全醫師也分享日前收治的一名病例,「她是一個70歲的婦人,因為右側膝蓋疼痛,已經斷斷續續在門診治療一段時間,她的症狀是很典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症狀,就是膝蓋內側疼痛,蹲下去站不起來,爬樓梯會膝蓋疼痛」。
「經過診察與評估,因為婦人的膝關節軟骨磨損主要發生在內側腔室,沒有韌帶斷裂、膝關節內翻或攣縮,也沒有感染發炎性關節疾病,再加上她的骨本也很好,在我的建議之下,她選擇了只更換半膝的『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由於傷口及組織破壞較小,恢復速度也符合預期,動完手術後的當天晚上,她退完麻醉之後,就能用四腳步行器走路,隔天能爬樓梯,兩週後回診拆線時,她已經不需要使用枴杖,而是靠自己的雙腳走進診間,行動自如,『想去哪就去哪』。」


注:本文僅作衛教科普用途,相關訊息不應作為診療依據。因病患病症差異,具體解決方案及療效請向正規醫療機構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諮詢。

「第1-3階段,軟骨磨損不多,活動時關節內摩擦力還不大,因此只要接受適當的保守治療,都有機會回到平常的生活,不需要開刀。進入第4階段,關節軟骨磨損到變得很薄,關節內摩擦力大,容易導致膝關節發炎、變形,影響日常活動,無法正常站立或上下樓梯,這時才會建議動手術更換人工關節」。
很多民眾以為動手術就是要換掉整個膝關節,其實不一定!周益全醫師提到,隨著科技發展,目前有全人工膝關節手術、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等術式可供選擇。
全膝VS半膝!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原理、特色比一比
周益全醫師說明,「『全人工膝關節手術』要先讓膝關節呈現半脫臼狀態,將膝關節軟骨去除,修整大腿骨下緣、小腿骨上緣的骨骼,再將模擬完整膝關節構造的人工膝關節安裝上去。因為材料科技進步,替代軟骨的墊片磨損率降低,更換全膝關節後通常可維持20年以上,舒適度可藉由積極復健更加提升」。
「另一方面,『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則是只以人工關節取代部分的膝關節」,周益全醫師進一步解釋,「膝關節有內側腔室、外側腔室、髕骨腔室等3個腔室,因為人的全身體重易集中在膝關節內側,約80%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病灶都位於內側腔室,單腔室的人工關節置換也應需求而生,『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就是最常見的其中一種手術方式」。
左圖:全人工膝關節 / 右圖: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全人工膝關節手術、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介紹
| 全人工膝關節手術 | 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
更換部位 | 整個膝關節 | 膝關節內側腔室 |
手術過程 | 將膝關節半脫臼出來,去除關節軟骨並修整骨骼表面,再安裝全人工膝關節 | 在膝蓋內側開一道傷口,將內側腔室的軟骨磨掉,再安裝半膝關節 |
傷口大小 | 傷口較大 | 傷口較小 |
骨骼、軟組織 | 破壞較多 | 破壞較少 |
關節壓力 | 內外腔室一併更換成人工關節,壓力較平均,骨質疏鬆患者也可手術,嚴重骨鬆患者須留意術後照顧 | 僅內側腔室更換成人工關節,需要精密調整讓壓力平均,若患者的骨質密度佳,可避免半膝關節因壓力不均產生翹翹板效應,更穩固不易脫落 |
術後照顧 | 復健時間較長,約3個月左右。術後易沾黏,需要積極復健,才不會影響膝關節能夠的彎曲角度。 | 一般當天可走路,復健期較短,恢復速度較快,約4-6週 |
使用年限 | 正常使用約15-20年以上,可搭配超耐磨墊片 | 正常使用約15年以上,可搭配超耐磨墊片延緩磨損速度 |
健保給付 | 適用範圍較廣泛 | 審核條件較嚴格 |
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示意

符合6大條件、患者希望早點恢復,可根據醫師建議考慮半膝手術
手術方式如何選擇?周益全醫師表示,「建議術前充分和主治醫師進行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舉例來說,若民眾想要在手術後快點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可能是身邊沒有子女照顧,或需要早點回到職場,符合以下條件且經醫師評估確認,就可考慮『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僅僅以植入物取代少部分關節面示意

適用「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6大重要條件
「1. 軟骨磨損處位於內側腔室(特別是內側的前側)。
2. 十字韌帶(特別是前十字韌帶)及側韌帶完整沒有斷裂。
3. 膝關節內翻不能太嚴重(10度以上的O型腿就不建議採用此術式)。
4. 膝關節沒有攣縮(無法伸直、彎曲會卡住就不建議採用此術式)。
5. 沒有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感染發炎性關節疾病。
6. 患者的骨質密度條件佳。」
周益全醫師也提到,「有些民眾對於選擇全膝或半膝有迷思,認為更換全膝關節比半膝更好,因為全膝關節的使用年限可達15-20年以上,民眾會擔心如果只更換半膝,之後退化性膝關節炎繼續惡化,可能會需要二次手術」。
「其實,選擇手術方式往往需要多方考量,依據個人需求及醫師的專業評估進行選擇。如果患者只有內側腔室的軟骨磨損,外側及髕骨腔室的軟骨都相當完整健康,患者的骨本也很好,相較於更換全膝關節,『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可保留大部分膝關節構造,也比較不會傷及本體感覺的神經,傷口比較小,術後恢復速度比較快,膝關節活動起來的感受也會相對自然舒適,這是『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優勢。若擔心使用壽命的問題,半膝關節一樣可以搭配超耐磨的維他命E墊片,幫助延緩墊片在活動時磨損的程度,讓半膝關節的使用壽命更加持久。也因為能接受半膝手術的患者通常骨本較佳,日後即使要再更換成全膝關節,通常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蹲下去站不起來!7旬婦接受半膝手術挽救行動力
周益全醫師也分享日前收治的一名病例,「她是一個70歲的婦人,因為右側膝蓋疼痛,已經斷斷續續在門診治療一段時間,她的症狀是很典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症狀,就是膝蓋內側疼痛,蹲下去站不起來,爬樓梯會膝蓋疼痛」。
「經過診察與評估,因為婦人的膝關節軟骨磨損主要發生在內側腔室,沒有韌帶斷裂、膝關節內翻或攣縮,也沒有感染發炎性關節疾病,再加上她的骨本也很好,在我的建議之下,她選擇了只更換半膝的『個人化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由於傷口及組織破壞較小,恢復速度也符合預期,動完手術後的當天晚上,她退完麻醉之後,就能用四腳步行器走路,隔天能爬樓梯,兩週後回診拆線時,她已經不需要使用枴杖,而是靠自己的雙腳走進診間,行動自如,『想去哪就去哪』。」


注:本文僅作衛教科普用途,相關訊息不應作為診療依據。因病患病症差異,具體解決方案及療效請向正規醫療機構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諮詢。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