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今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今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已達458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9.64%,意味著台灣社會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
隨著銀髮族群比例不斷攀升,為了因應高齡化挑戰,由生策會主辦的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今年正式邁入第二屆,8日舉行開幕典禮,賴清德總統致辭時表示,政府應穩固三大健康支柱:第一,推動健保改革並執行「健康台灣升等計畫」,擴大癌篩並推動三高防治計畫;第二,2026升級更貼近需求的長照3.0,導入智慧照顧與長照銜接;第三,從醫療、長照到食衣住行育樂,善用科技打造多元完善的高齡健康產業。
此次博覽會為期3天,現場匯集各醫療院所最新研發的各項智慧醫療科技與服務,多項聚焦在AI在宅照護、機器人互動融入長照場景、高齡體能健康檢測等高齡健康服務。
隨著銀髮族群比例不斷攀升,為了因應高齡化挑戰,由生策會主辦的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今年正式邁入第二屆,8日舉行開幕典禮,賴清德總統致辭時表示,政府應穩固三大健康支柱:第一,推動健保改革並執行「健康台灣升等計畫」,擴大癌篩並推動三高防治計畫;第二,2026升級更貼近需求的長照3.0,導入智慧照顧與長照銜接;第三,從醫療、長照到食衣住行育樂,善用科技打造多元完善的高齡健康產業。
此次博覽會為期3天,現場匯集各醫療院所最新研發的各項智慧醫療科技與服務,多項聚焦在AI在宅照護、機器人互動融入長照場景、高齡體能健康檢測等高齡健康服務。
130週年展現科技力,台大醫院推AI+機器人照護雙軌創新
適逢台大醫院創院130週年,本次展覽中總院的「第四代即時同步遠距照護服務」,透過雲端AI整合與生理感測輔助,實現長者與慢性病友在家也能接受醫療團隊健康數據監測,降低急診與住院風險。新竹分院則開發「Kebbi Air S」陪伴型機器人,內建糖尿病、三高等健康知識與簡單體能動作偵測,具備語音辨識、人臉辨識、情境對話、骨架偵測,和長者即時溫暖互動。
目前機器人已成功應用於社區據點、日照中心與機構照護場域,有效協助長輩執行生活提醒、認知活動與情緒陪伴。機器人也能協助照顧者、家人,透過追蹤長輩的活動範圍,及時遠端確認長者居家安全,讓機器人成為長輩隨身守護的小幫手。
健康醫療黑科技,北榮推居家醫療方案50秒掌握心血管健康
照鏡子只要50秒,一次測出你的心率、呼吸率、血壓血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壓力指數等健康數值,準確率達90%。「健康智慧魔鏡」,透過平板鏡頭,即可量測上述數據,幫助使用者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血管問題。
台北榮總的健康管理中心結合上述智慧量測科技,打造AI居家醫療。運用Zenbo AI智能健康管理方案結合非接觸式生理量測、語音互動與遠距健康監測,提供方便又安全居家醫療與長者健康管理解決方案,支援在宅醫療與遠距健康照護。
長者口腔健康不輕忽,小港醫院推數位吞嚥訓練
隨著年齡增長或其他的病因如糖尿病,可能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而發生「肌少症」, 在65歲以上年長的族群中,是常見的健康問題。然而,肌少症影響的層面並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它同時也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的咀嚼和運送等等吞嚥的動作,導致吞嚥障礙。而這樣的吞嚥困難,後續引發的營養不良,又繼續惡化「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肌少症吞嚥困難就可能常出現嗆咳的症狀,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對此,高雄小港醫院吞嚥咀嚼機能重建中心,研究開發「數位化咀嚼吞嚥檢測訓練系統」,藉此評估舌頭壓力範圍與咀嚼吞嚥治療方式。正常成年人的舌頭壓力可以達到40~60kPa以上、65歲可達30kPa,若低於這數值,恐影響吞嚥功能。
高雄小港醫院研發「智慧口腔訓練儀」,透過非侵入式儀器量測kPa數值,並搭配「口腔照光板」,照護長者口腔健康。口腔照光板以紫外線光技術照射顯示牙菌斑,5秒內測知口腔清潔程度,減少長輩病從口入—從口腔問題引發健康風險,為長者帶來更佳的生活品質。
從個人到企業ESG,H2U pano打造創新數位健康管理平台
因應健康老化浪潮,台灣數位健康第一品牌H2U永悅健康,也在此次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中,特設展區讓民眾零距離體驗數位健康平台H2U pano。在展區設計上,以六大生活健康面向為主軸—健康數據、健康服務、健康樂活、健康美學、健康玩樂和健康飲食,為高齡族群打造一套從知識到行動、從預防到生活的食、衣、住、行、 育、樂等的全方位健康體系。
H2U pano透過健檢數據,透過AI分析個人化健康需求,預防健康風險;更進一步與在地診所合作,導入慢病管理,打造一站式個人化健康管理平台。針對企業端,pano能協助規劃年度健康檢查,助力實現ESG目標中的員工健康促進,積極響應並實踐政府「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與「大家醫平台」,將「被動照護」翻轉為「主動健康」,建立一套可參與、可持續的新生活型態健康促進模式。讓數位健康不只是科技創新,而是全民健康實踐的日常選擇,藉此促進全民福祉,延長國人健康餘命。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