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不出門不洗澡不是太懶惰,竟是大腦在求救!4種行為警覺早期失智徵兆

蘋果屋
2025-08-20 11:00:00
53,277
收藏
分享

無論是誰,一旦得到失智症,就會從「加法世界」移動到「減法世界」去,因此會做出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舉動。

82歲的小松先生過去是在業界表現相當活躍的木材盤商的社長。剛開始是由一人公司做起,到後來累積了許多實際經驗,讓公司成長到30名員工的規模。然而,自從他退休後,便開始出現各種症狀,也遭醫生診斷為失智症。到了夜晚還會起床對家人說:「要出差啦!」、「電話拿來!」等話語。

該怎麼去了解他這樣的行為?事實上,小松先生已變得無法正確掌握「現在」的情形,以為自己「還是社長」、「還在工作」。我把這類的症狀稱為「以為病」,這在失智症患者身上很常見。而這種「以為病」會在日常生活的各式各樣場景中出現。

 

失智大腦受損感覺變遲鈍,4種「怠惰病」行為要留心



例如,有位長者不但指間充滿污垢,身體也發出異味,顯然很久沒洗澡了。負責照護的人員建議他:「要不要去洗個澡呢?」他卻回:「昨天洗過了。」這表示患者本人「以為自己洗過澡了」。

若是身體長時間沒有清潔,到了有異味產生的地步,一般來說任誰都會覺得不舒服。可是,失智症患者卻不會有這種感覺。

因為生病的緣故,造成大腦受損,導致全身感覺都會變得遲鈍。遺忘再加上感覺出問題,因此,即使出現以下情形,可能也完全不介意:

 

  1. 身上的穿著不協調(像是把衛生褲穿到長褲外、夏天卻穿著大衣等)
  2. 家裡像垃圾場一樣髒亂
  3. 放任鬍子或頭髮生長,不修邊幅
  4. 連續好幾天都沒卸妝就又再化妝


實際上還有各式各樣的情況。總之從旁人角度看來,患者看似愈來愈怠惰,因此我把這樣的特徵稱為「怠惰病」。若以前有潔癖或者做事井井有條的人,卻出現這些徵兆,身旁的人就應立刻警覺到他是否罹患了失智症。

不想被發現奇怪所以開始不出門,也是失智症警兆?下一頁專家提醒還有2種狀況該多加留意
 



 

外向變孤僻,失智症還會導致「不出門病」



原本很外向的人,開始關在家裡不出門,或是莫名地在意家人的所在位置等,這些也是失智症的警訊。

由於失智症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疾病,所以初期症狀並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亦即俗稱的「老人痴呆」狀態,有時可以配合環境正常應對,有時候卻會無法理解發生什麼事,這樣的狀態將一直持續下去。

在這階段,比任何人都更早察覺到「有點奇怪」的人,事實上就是患者本身。於是,他們會從感到「奇怪」這樣的自覺衍生出不安的情緒,同時也產生一種「不想讓他人發現自己的奇怪狀態」的想法,最後變得不願意出門。

如果是獨居者的話,甚至會把門上鎖、放下窗簾、即便有人拜訪也不應門,演變成足不出戶,我把這樣的情況稱為「不出門病」。

假使是夫妻同住,患者不但自己不出門,因為對獨處感到不安,明明知道另一半在家裡,也會不時地尋找。譬如說,丈夫每隔5分鐘就會開始呼喊妻子:「喂~你在哪裡呀?」即便沒有話要說,也會不斷地確認對方的存在。這樣的行為舉止很有可能是失智症,因此有必要特別留意。

 

常懷疑家人偷錢或外遇?「疑心病」其實是失智訊號



另外,失智症患者會莫名地懷疑家人。明明沒有證據,卻說「錢被偷了!」或者丈夫會對將要出門購物的妻子說:「你是要去見男人吧!」等等。

被懷疑的人因為根本沒有那樣做,理所當然地會去否定患者的說法,但是無論說了多少實話,仍然無法化解他的懷疑,這就是「疑心病」。儘管有些人本來的個性就是會疑神疑鬼,不過如果是在一夕之間突然開始產生這樣的行為舉止,或者情況比以往更加嚴重的話,就有必要懷疑他是否罹患了失智症。

 

理解長輩活在失智大腦的世界,掌握「遺忘」特性化解困境



失智症患者也有乖乖聽話的可能性,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建立在讓患者「信服」的前提下。因為患者這種頑固的根本緣由,來自他們活在「患有失智症大腦所編織出的世界」裡。

失智症是一種遺忘的疾病,健康的人一定會留下印象的事物,對失智症患者而言,只要隔一段時間就會遺忘,記得要掌握「時間一過,患者就會忘記了」這個要點來應對。

例如,已經吃過飯的媽媽卻總以為自己還沒吃過飯,反覆來問:「飯還沒煮好嗎?」這時可以回答:「我忘記按下電鍋的煮飯開關了,請再等一會兒。」用這個藉口並道歉的話,她應該會回應:「這樣啊!」然後乖乖地等待。或許,媽媽會反覆提出要求兩三次,但如果患者連30分鐘前的事都會忘記的話,請放心地盡量使用,或是改聊電視節目相關話題,也是不錯的方法,有助減少日常生活的衝突。

本文摘自《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右馬埜節子(日間照護中心「デイホームゆりの木中野」創辦人、日本高齡照護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蘋果屋出版社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