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低血壓症狀和原因是什麼?血壓太低急救方法、低血壓標準、飲食禁忌

新聞中心黃雅芬、張承宇
2025-08-05 18:00:00
7,991,033
收藏
分享
總是感到頭暈、疲勞或四肢冰冷嗎?很可能是低血壓在作祟!說到血壓問題,通常會聯想到高血壓,但其實低血壓對健康的危害也不小,嚴重低血壓還可能造成休克、死亡,好萊塢男神喬治·克隆尼、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都曾受低血壓所苦。究竟低血壓原因是什麼?低血壓如何改善?有哪些低血壓飲食禁忌?低血壓發生時,又該如何急救呢?


想了解低血壓症狀前,先看看低血壓標準值是什麼?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針對低血壓制訂標準值,但根據國健署《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的介紹,正常的收縮壓應介於90至140mmHg之間,舒張壓則需介於60至90mmHg之間,而台大醫院附設北護分院的衛教文章表示,若多次測量血壓,其收縮壓在90~100mm/Hg以下,舒張壓在50~60mm/Hg以下時,或血液透析中血壓下降超過30mmHg,就符合低血壓的定義。

不過,高雄榮總心臟內科衛教資訊提醒,老年人的低血壓標準值與年輕人不太一樣,如果老年人的收縮壓低於10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也可能是有低血壓的問題。

正常血壓收縮壓<120mmHg,且舒張壓<80mmHg
高血壓前期收縮壓120~129mmHg,且舒張壓<80mmHg
高血壓第一期收縮壓130~139mmHg,或舒張壓80~89mmHg
高血壓第二期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
低血壓收縮壓<90~100mm/Hg,舒張壓<50~60mm/Hg,或血液透析中血壓下降超過30mm/Hg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美國心臟學會(AHA)、台大醫院附設北護分院

低血壓症狀大集合!頭暈眼花、四肢冰冷都是徵兆



低血壓症狀有哪些?低血壓易有頭暈、疲勞、視力模糊、四肢冰冷、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而全民健康基金會的文章中也說明,如果血壓過低,很可能會造成昏倒、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低血壓症狀


  • 頭暈
  • 疲勞
  • 視力模糊
  • 四肢冰冷
  • 注意力不集中

低血壓原因有哪些?低血壓要看什麼科?



造成低血壓的原因相當複雜,但基本上可以簡單分為「原發性低血壓」、「繼發性低血壓」與「姿勢性低血壓」三大類,高雄榮總心臟內科表示,原發性低血壓沒有明顯引起低血壓的原因、通常與性別或遺傳有關,

而繼發性低血壓則是由疾病或用藥等外在原因所引起,包括內分泌失調疾病、肺栓塞、心肌梗塞,或是服用抗精神用藥、抗憂鬱劑、利尿劑等,有明顯的疾病致因;另外,我們常聽到的姿勢性低血壓,則是因為突然的姿勢變化導致血壓猛降、血液來不及打到腦部而引起。

如果有這些低血壓問題,建議求診時掛號家庭醫學科、一般內科、神經內科或心臟內科。

低血壓原因1. 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臺北榮總的衛教文章提到,姿勢性低血壓是指從坐著或躺著的姿勢,瞬間站立時,會因為血壓突然下降,引發頭暈、視力模糊、甚至暈厥等症狀。

低血壓原因2. 低容積性低血壓


低容積性低血壓是低血壓最常見的原因,例如水份攝取過少導致脫水,或是大量出血,都會造成低容積性低血壓,其中女性就會因為生理期出血量大而引發低容積性低血壓。

低血壓原因3. 心臟功能不良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資料說明,心臟功能不良時,很可能會因為心臟每分鐘打出的血液總量過少,進而導致血壓降低,高風險族群包括心臟機能缺損、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低血壓原因4. 貧血或內分泌失調疾病


貧血或內分泌失調疾病也是影響低血壓的原因,例如地中海貧血、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等疾病,都有可能間接造成低血壓。

低血壓原因5. 過敏性或感染性休克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的文章提到,接觸到過敏源而引起過敏性休克時,嚴重恐造成患者無法正常呼吸、低血壓等症狀;如果因為敗血症感染後,受到細菌、病毒感染而造成敗血性休克,也會使全身的血管擴張、讓血壓下降。

低血壓原因6.  大量失血


當發生重大創傷而失血過多,或是消化器官內大量出血時,就會因為血管內的血量嚴重不足,造成血壓下降的低血壓問題。

低血壓原因7. 懷孕 


美國梅約診所的文章指出,孕期間荷爾蒙出現變化,會使得血管快速擴張,導致血壓下降,而這類低血壓通常發生於懷孕的最初24週內,基本上血壓在生產後就會恢復。

低血壓原因8. 其他疾病


肺栓塞、愛迪生氏症、心律不整等其他疾病也可能會使血壓降低,建議因不明原因出現低血壓時,務必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台大醫院建議:血壓太低急救方法!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建議,如果發生低血壓的情形,病人應立即躺下休息、用棉被等東西將雙腿墊高,幫助血壓回升;要是患者的意識清醒,可以含一顆酸梅或酸梅汁等含鈉量較高的食物,有助於暫時提高血壓,緩解低血壓的不適。

血壓太低急救辦法


  • 立即躺下休息。
  • 用棉被等東西將雙腿墊高,幫助血壓回升。
  • 意識清醒時,可含一顆酸梅或酸梅汁提高血壓。
  • 若意識不清、陷入昏迷,則需緊急送醫。

想要預防血壓過高或過低,建議平常還是要定期量測血壓,了解自己的正常血壓範圍,當血壓發生異常時,才能有所警覺,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免低血壓找上門而影響健康。

低血壓飲食禁忌有哪些?了解原因後的飲食大作戰!



蛋白質、維生素B群、鈣、鉀、鎂等礦物質的攝取不足,都可能造成低血壓的發生,因此低血壓患者要多攝取乳品、肉類、黃豆製品、深綠色蔬菜,平時飲食也要注意加工食品、咖啡與酒精的攝取,同時切記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干擾血壓穩定。

低血壓飲食禁忌1. 愛吃加工食品


大多數泡麵、速食等加工食品含鹽分很高,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卻很少,應避免經常食用。

低血壓飲食禁忌2. 重鹹


雖然說攝取鹽分有助於提高血壓,但低血壓患者也要避免過度攝取鹽分,否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增加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的風險。

低血壓飲食禁忌3. 咖啡與酒精 


由於咖啡和咖啡因含量高的飲料有利尿作用,應避免過量,以免加重低血壓症狀。而且低血壓患者若是飲酒,容易引發起立時的暈眩,甚至昏厥,宜盡量避免攝取酒精。

低血壓飲食4. 水分不足


天氣熱血管會擴張,血壓容易下降,尤其是流汗更容易散失水分,若是體內的水分不夠,血壓會降低更多,所以平時要攝取充足的水分,避免脫水。

除了食療:低血壓還可以怎麼辦?



如果低血壓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除了需要就醫針對低血壓的原因進行治療,平時也可以嘗試從生活習慣改善,例如規律運動、良好作息、穿著彈性襪等,有利於改善並避免低血壓發生。

改善低血壓1. 規律運動


教育部體育署的文章說明,較多的身體活動能有效控制與穩定血壓,但運動過程中要記得適時補水,以免身體因為脫水、讓低血壓症狀加劇。

改善低血壓2. 維持作息正常


熬夜容易使血壓值失去平衡,日本醫學博士井上修二曾表示,早睡早起、一日準時吃三餐等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有效維持血壓正常、預防低血壓。

改善低血壓3. 起床時慢慢起身


早上起床時不要立刻站起來,先慢慢坐起來、並稍微靜坐等一下,再慢慢站起來,等身體穩定再開始活動,就能預防低血壓造成頭暈等問題。

改善低血壓4. 半夜上廁所慢慢走


低血壓患者半夜上廁所時,因為視線不如白天,加上低血壓影響,因此需要緩慢前進,尤其是身體比較虛弱、力氣不足或容易跌倒的老年人,如廁時更要用手扶著牆壁,降低跌倒風險。

改善低血壓5. 避免長時間站立


低血壓的人一旦長時間站立,就可能使流入腦部的血液變少、引起頭暈的症狀,建議還是要定時坐下休息,避免站得太久。

改善低血壓6. 穿著彈性襪


台北榮總玉里分院指出,穿著彈性襪可以預防姿勢性低血壓,同時避免血液堆積在下半身、改善靜脈曲張,並減輕下肢疲倦、腫脹及疼痛等問題。

突然血壓低怎麼辦?老人血壓低要注意什麼?血壓低的常見問題



多數血壓低的症狀輕微,但仍不能輕忽低血壓的疾病風險,例如突然低血壓時沒有適當處理,很有可能會導致昏厥、休克,而若是老人家出現低血壓,除了要注意低血壓造成的頭暈,還要留意跌倒引起骨折等風險。

Q1:老人血壓低怎麼辦?


老人家如果有低血壓的狀況,除了要注意補水跟鈉攝取外,起床或是坐著突然站起來時,也要盡可能地放慢動作,防止血壓猛降造成頭暈與跌倒的危機。

Q2:突然低血壓怎麼辦?


低血壓突然發作時,義大醫院的文章建議立即躺下休息,並且少量補充鹽水,大約在10~15 分鐘後再量血壓,若意識出現模糊,則需要趕緊就醫檢查。

Q3:低血壓可以捐血嗎?


南投醫院的衛教資訊提到,健康捐血者須符合收縮壓90~160mmHg、舒張壓50~95mmHg,如兩者的距離低於30或高於90毫米汞柱,就需要經過醫師許可再行捐血。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