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沒血便!43歲男腹脹一個月竟腸癌三期!腫瘤位置左邊vs右邊症狀有差異

新聞中心高儷綾
2025-07-31 12:00:00
28,389
收藏
分享
肚子長期不明原因疼痛、腹脹感沒消除,要小心可能是直腸癌上身!43歲趙姓男子,因左腹疼痛和腹脹一個多月,但無血便或腹瀉症狀、沒出現便秘情形,也無家族病史,自認是一般的消化不良狀況,故前往就醫。沒想到經抽血及超音波、大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第3期,讓患者直呼難以接受。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超越日韓、年輕化趨勢明顯



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為2024年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死亡人數第3名,且已連續21年高居國內10大癌症死因前3名。更值得注意的是,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大腸癌發生率竟遠超日韓,高居亞洲第一。

一般來說,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近年國內與國外的醫學統計數字上,卻看到大腸癌有明顯年輕化趨勢,統計顯示全國45∼49歲大腸癌發生率由2010年每10萬人40.63人,上升至2021年48.18人。

而根據大腸癌的最新研究調查,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推測與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變化有關。

腸癌初期沒徵兆?腫瘤在右側或左側,症狀可能有差異



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蔡達基指出,檢查結果顯示,這名趙姓患者的直腸有1顆5公分腫瘤,經手術切除後理學檢查,確診直腸癌第3期。由於患者體型中等並不肥胖,一、二等親也無大腸癌病史,只能推測病因是與吸菸習慣、血壓血脂及膽固醇稍微偏高,以及職業所需與個人生活中不乏宵夜飲酒有關,是大腸癌典型症狀極不明顯的病例,術後接受化學治療降低復發風險,並持續追蹤。

蔡達基醫師解釋,大腸癌會因為腫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長方式等等不同,症狀會有所差異。若腫瘤長在右側大腸,通常初期不會有什麼症狀,後期才會出現血便或慢性貧血,肚子也會隱隱做痛、出現體重減輕等這些大腸癌典型症狀,因而容易使40~50歲的青壯年患者,初期被誤判為胃腸消化道發炎或功能不良。

如果腫瘤長在左側大腸,常見症狀是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交替)、大便變細、糞便帶血、腹痛「裡急後重」的情形比較明顯,往往使青壯年患者初期被誤判為痔瘡、腸躁症而耽誤治療時機。

愛喝手搖、少吃蔬果?醫警告:腸道變成腫瘤溫床



蔡達基醫師提醒,目前年輕世代含糖飲料取代白開水普遍居多,而精緻糖類糕點與油炸燒烤類攝食得多,含植物性纖維蔬果攝取得少,也會給腸道腫瘤養成環境。國健署建議,透過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持續每天運動並定期篩檢,能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

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許多民眾誤以為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用做大腸癌篩檢。然而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因應大腸癌年輕化趨勢,國健署提供45~74歲及40~44歲有家族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獲得更高的治癒率和存活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