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歲藝人沈玉琳近日確診罹患俗稱血癌的白血病,正住院接受治療,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也讓大家很關注關於白血病的健康資訊。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提醒,白血病並非毫無徵兆突然發生,往往早已在體內悄悄醞釀。尤其某些生活習慣,看似「還好吧」,長期下來卻可能一步步把白血球推向病變,其中4大隱形殺手最容易被忽視。
癌變4大隱形兇手!「還好吧小習慣」累積下來恐讓細胞突變
一、聞清潔劑、接觸芳香劑
清潔劑、芳香劑等含有揮發性有機物,其中「苯」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1級致癌物,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高度相關。根據《Blood Reviews 》2021年發表的研究指出,苯廣泛存在於塑膠、橡膠、潤滑油、殺蟲劑製造過程中,許多汽車、建築、清潔與農業工作者長期暴露在這些環境下,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風險明顯升高。
研究更發現指出,即便是慢性、低劑量的苯暴露,還是會會損害造血幹細胞DNA,導致染色體異常與基因突變,進而誘發白血病。不僅如此,許多芳香劑還會添加甲醇,雖不會急性中毒,但長期吸入仍對健康有所疑慮,其中各式各樣有毒的有機溶劑,在密閉空間還可能讓人出現人頭痛、流淚、容易疲憊等不適,張家銘醫師因此提醒,使用時最好保持通風,減少長期暴露對血液細胞的潛在傷害。
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含有亞硝酸鹽防腐,進入人體後可能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已故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也曾引用高醫與哈佛大學合作研究指出,每週吃加工肉品超過1次的兒童與青少年,罹患白血病的機率高了74%。另一項美國南加洲大學的研究則發現,每月吃熱狗超過12次以上的孩童,白血病風險是一般兒童的9.5倍。
吃香腸等含亞硝胺的加工製品,以水煮、清蒸或微波爐加熱比燒烤油煎更能減少亞硝胺;平時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或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也能促進腸道蠕動、抑制害菌生長,維持腸道健康。
作息混亂與長期熬夜,除了傷害免疫力,近年更被證實可能促進癌症發生,其中就包括白血病。根據高雄醫學大學與長庚大學發表於《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生理時鐘基因會參與細胞週期與DNA修復機制,若出現異常,就可能導致血球細胞無法正常分裂與凋亡,促成癌化。
研究也發現,即使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並達到緩解,時鐘基因的表現仍未完全恢復。換言之,失衡的作息可能對白血球造成長期不利影響。因此,養成規律睡眠習慣、避免夜班與晚睡,有助維持血球健康與生理時鐘運作。
不少人以為吸菸只會導致肺癌,事實上,美國癌症協會已明確指出,抽菸是少數與白血病具「因果關係」的環境因子之一。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曾於臉書引用一項涵蓋超過30萬人的流行病學研究,每天抽20支菸、持續10年以上的人,罹患AML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5至2倍。
這是因為香菸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質,包括苯、重金屬與游離自由基等,會直接損害骨髓造血細胞DNA,誘發基因突變。同時,抽菸會造成免疫抑制,使異常血球更易增生。即使是偶爾抽菸,也可能在長期累積下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張家銘醫師強調,癌症不只與基因有關,環境、飲食與作息習慣都能左右細胞的命運。除了戒除壞習慣,還要積極創造「好細胞喜歡的環境」,建議一定要做到以下5件事: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研究更發現指出,即便是慢性、低劑量的苯暴露,還是會會損害造血幹細胞DNA,導致染色體異常與基因突變,進而誘發白血病。不僅如此,許多芳香劑還會添加甲醇,雖不會急性中毒,但長期吸入仍對健康有所疑慮,其中各式各樣有毒的有機溶劑,在密閉空間還可能讓人出現人頭痛、流淚、容易疲憊等不適,張家銘醫師因此提醒,使用時最好保持通風,減少長期暴露對血液細胞的潛在傷害。
二、常吃加工製品
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含有亞硝酸鹽防腐,進入人體後可能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已故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也曾引用高醫與哈佛大學合作研究指出,每週吃加工肉品超過1次的兒童與青少年,罹患白血病的機率高了74%。另一項美國南加洲大學的研究則發現,每月吃熱狗超過12次以上的孩童,白血病風險是一般兒童的9.5倍。
吃香腸等含亞硝胺的加工製品,以水煮、清蒸或微波爐加熱比燒烤油煎更能減少亞硝胺;平時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或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也能促進腸道蠕動、抑制害菌生長,維持腸道健康。
三、熬夜工作
作息混亂與長期熬夜,除了傷害免疫力,近年更被證實可能促進癌症發生,其中就包括白血病。根據高雄醫學大學與長庚大學發表於《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生理時鐘基因會參與細胞週期與DNA修復機制,若出現異常,就可能導致血球細胞無法正常分裂與凋亡,促成癌化。
研究也發現,即使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並達到緩解,時鐘基因的表現仍未完全恢復。換言之,失衡的作息可能對白血球造成長期不利影響。因此,養成規律睡眠習慣、避免夜班與晚睡,有助維持血球健康與生理時鐘運作。
四、抽菸
不少人以為吸菸只會導致肺癌,事實上,美國癌症協會已明確指出,抽菸是少數與白血病具「因果關係」的環境因子之一。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曾於臉書引用一項涵蓋超過30萬人的流行病學研究,每天抽20支菸、持續10年以上的人,罹患AML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5至2倍。
這是因為香菸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質,包括苯、重金屬與游離自由基等,會直接損害骨髓造血細胞DNA,誘發基因突變。同時,抽菸會造成免疫抑制,使異常血球更易增生。即使是偶爾抽菸,也可能在長期累積下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5個方法打造健康體質!積極創造「好細胞喜歡的環境」
張家銘醫師強調,癌症不只與基因有關,環境、飲食與作息習慣都能左右細胞的命運。除了戒除壞習慣,還要積極創造「好細胞喜歡的環境」,建議一定要做到以下5件事:
- 採取抗發炎飲食:例如地中海飲食、低糖分、高膳食纖維。
- 每週 3 次有氧運動:推薦運動包括快走、騎腳踏車。
- 保持情緒穩定、學會放鬆:冥想、寫日記都加分
- 充足睡眠:每晚睡足7小時。
- 減少暴露環境毒素:少聞清潔劑、油煙。
參考資料:
- 沈玉琳的御琳軍 ... | Facebook
- 基因醫師張家銘 - 白血球不是保護我們的嗎?為什麼會變成癌細胞?... | Facebook
- Benzene and Cancer Risk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A clandestine culprit with critical consequences: Benzen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 ScienceDirect
- 避免孩子食用到可能致癌物質
- The role of circadian clock genes in leukemia - Yang -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 【抽菸,不只傷肺,也傷「血」.... -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 Facebook
- Smoking and leukemia: evaluation of a causal hypothesis - PubMed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