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乳腺炎痛不欲生!中醫「通乳茶」按3穴位消腫散結,這些發奶食物先別碰

周宗翰中醫師
2025-07-27 12:00:00
119
收藏
分享
新手媽媽們迎接寶寶後關卡不少,現今社會大多鼓勵女性哺餵母乳,然而餵母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醫師指出,若是乳腺阻塞、乳頭因為寶寶含乳不正確有破皮導致細菌入侵或是錯誤的乳房按摩都可能會造成乳腺炎。

乳腺炎有哪些常見症狀?



初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乳腺炎常出現的症狀,包含單側乳房可觸及硬塊、按壓疼痛、膚表紅腫發熱,甚至進一步會發燒或是造成乳房附近的淋巴結腫大,若不趕緊治療還可能會形成膿瘍。西醫治療方面針對輕微的乳腺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嚴重的話需要開刀將膿引流出來。

乳癰和肝胃相關,穴位按摩搭配茶飲可疏通



周宗翰醫師解釋,乳腺炎在中醫典籍中稱之為「乳癰」,以經絡走向來說,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病因通常和肝氣鬱結、胃熱雍盛有關。

產後許多婦女因為身體變化很大,同時睡眠也無法充足,導致心情鬱悶形成肝氣鬱結,若又加上親餵不順利或是擠出排空不暢,就可能會使得乳汁淤積成塊;此外,部分產後婦女可能未注意飲食,吃到比較多高油高脂的食物或是吃得太補,形成胃熱壅盛,乳汁變得較為濃稠也容易形成硬塊導致阻塞。

中醫如何治療乳腺炎?



治療上多用疏肝理氣或是清理胃熱,搭配通乳散結的方法,輕度阻塞可使用柴胡疏肝湯,若是已阻塞化膿可使用托裡消毒散或是十味敗毒散,另外可視情況加上蒲公英、瓜簍實、牛蒡子、路路通和王不留行等單位藥,或是搭配芒硝外敷幫助消腫。

1.疏通乳腺必按的3個穴位



周宗翰分享,起初乳房出現小硬塊,也能透過按摩穴位或是服用茶飲,幫助乳腺保持暢通。中醫師康涵菁則建議,可自行按壓太衝穴、膻中穴跟少澤穴這三大穴位。

  • 太衝穴屬肝經穴位,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具有疏肝理氣,消除乳房鬱結的功效。

  • 膻中穴屬任脈穴位,位於身體正中線兩乳中間,可緩解胸悶胸痛與疏通乳腺。

  • 少澤穴屬小腸經的井穴,位於小指指甲角尺側1分處,可快速減輕乳房脹痛與發炎。

2.「通乳散結茶」有助清熱解毒、消腫散结



  • 材料:蒲公英30g、青皮12g、浙貝母12g。

  • 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以清水煎煮後放溫涼服用。

  • 功效:蒲公英入肝經及胃經,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结之功,配合青皮和浙貝母可達疏鬱通乳的作用。

  • 禁忌:若後續仍需哺乳不可久服,否則容易退奶。

3.乳腺炎飲食禁忌,塞奶時這些發奶食物先別碰



飲食上先避開高油、發奶食物,多喝水也有幫助降低母乳濃稠度。乳腺炎飲食注意事項如下:

  • 避開高油脂食物。若發炎較為厲害,也須避免吃得過於滋補,以及避開辛辣物和酒類。

  • 若已經有出現硬塊塞奶,還需先減少像是黑麥汁、花生豬腳、豆漿等發奶食物。

  • 可適當補充卵磷脂並且多喝水,幫助乳化脂肪酸,降低母乳濃稠度。

如何預防乳腺阻塞?親餵母乳注意事項



周宗翰中醫師指出,要預防「乳癰」首要就是要防止乳腺阻塞,除了定時排空乳汁以外,平常不要穿太緊繃的內衣,哺乳前可先稍微活動肩頸,不僅可放鬆肌肉也能夠緩和情緒,並且可聆聽輕巧的音樂,有助保持心情的愉悅。

建議請教醫師,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親餵寶寶,也能快速疏通阻塞的乳腺。親餵母乳注意事項包含:

  1. 開始親餵前需注意乳房及手部的清潔。

  2. 留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以及含乳是否正確避免拉扯或啃咬,以防細菌侵入。

  3. 出現小硬塊時,可先以手擠奶排出前緣乳汁後再輕輕推按硬塊,採取由外往中心的方向。

  4. 皮膚脹痛明顯時,則可在哺乳或擠奶後冷敷乳房,不過要小心避開乳頭乳暈處,以免降低噴乳反射

周宗翰中醫師提醒,假使腫塊仍持續不消甚至擴大範圍,並且出現疼痛難耐及發燒,還是建議及早就醫為佳。

作者簡介:周宗翰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針炙醫學專科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翰睿頤初.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