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新冠疫情解封,確診已如同流感般常見,民眾可直接到診所看診拿藥,許多人對確診不再感到驚訝。然而,門診中仍有不少民眾對疫苗效果、確診治療及中醫角色充滿疑問。本文由彰化馬光中醫劉宗昇醫師分享專業觀點,並結合中醫養生建議,幫助民眾在疫情常態化下保護健康。
醫師解答: 打疫苗就像練武術(例如跆拳道、空手道),目的是讓身體建立「免疫記憶」,學會對抗病毒(壞人)。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重症風險,就像練武術能避免致命傷,但不代表完全不會受傷(確診)。
Q1:我打過數劑疫苗,怎麼還會確診?
醫師解答: 打疫苗就像練武術(例如跆拳道、空手道),目的是讓身體建立「免疫記憶」,學會對抗病毒(壞人)。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重症風險,就像練武術能避免致命傷,但不代表完全不會受傷(確診)。
確診與否取決於以下因素:
中醫建議:即使接種多劑疫苗,日常仍需提升免疫力:
醫師解答:錯!清冠一號並非通用的「萬靈丹」。它對喉嚨痛、咳嗽有黃痰、發熱等症狀有一定效果,但並非每個確診者都適用。清冠一號只是眾多處方之一,亂吃可能無效甚至不適。請務必由專業中醫師評估後開藥,切勿自行使用偏方。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每個人的症狀與體質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例如:
中醫建議:中醫治療注重個人化,針對體質與症狀調整處方。常見方劑包括:
醫師解答:西醫多採症狀治療,如開止咳、化痰、抗組織胺或消炎止痛藥。中醫則結合症狀與體質治療,提供更全面的調理。
中醫處方多樣,超過200種單方與100種以上方劑,不僅限於清冠一號。針對確診症狀,可用理氣、祛痰、化濕、除瘀或補益等方法,特別對後遺症(如疲倦、咳嗽)效果顯著。
提醒:確診後請到合格醫療院所,由醫師評估症狀後開藥,切勿自行服藥。
中醫建議:
在疫情常態化下,民眾可透過中醫養生增強體質,降低確診風險或減輕症狀:
1. 飲食與藥膳
2. 生活習慣
3. 情緒調節
4. 居家調理
中醫師小提醒
新冠疫情已成為日常的一部分,透過中醫的辨證論治與養生調理,民眾可提升免疫力、減輕症狀並改善後遺症。結合疫苗保護與西醫治療,中醫提供溫和、自然的輔助方式,幫助您與家人維持健康。請諮詢專業中醫師,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養生計畫!

本文獲「馬光健康網」授權轉載,文章作者:彰化馬光中醫診所 劉宗昇醫師
作者簡介:源於澎湖小島的希望之光,肩負守護人們健康的重要使命,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官網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病毒量與傳染力:病毒量多或變異株傳染力強,較難完全抵禦。
- 個人體質:年輕人、常運動者抵抗力較強;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小孩較易受影響。
- 疫苗效果:多劑疫苗可減輕症狀,許多人確診後僅有輕微感冒症狀。但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變異快速,疫苗更新速度可能跟不上病毒變異。
中醫建議:即使接種多劑疫苗,日常仍需提升免疫力:
- 飲食調養:多吃紅棗、淮山(山藥)、蓮子等溫補食材,補充脾胃元氣;少吃冰冷、油炸食物,避免傷脾胃。
- 中藥輔助:在醫師指導下,可用玉屏風散(含黃耆、防風、白朮)或四君子湯提升免疫力,適合易疲倦或體虛者。
Q2:確診就要吃清冠一號嗎?
醫師解答:錯!清冠一號並非通用的「萬靈丹」。它對喉嚨痛、咳嗽有黃痰、發熱等症狀有一定效果,但並非每個確診者都適用。清冠一號只是眾多處方之一,亂吃可能無效甚至不適。請務必由專業中醫師評估後開藥,切勿自行使用偏方。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每個人的症狀與體質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例如:
- 喉嚨痛可從降胃火或滋陰補腎水處理。
- 咳嗽痰多可用疏理肺氣或化痰藥。
- 肌肉痠痛可考慮發汗或祛風濕藥。
中醫建議:中醫治療注重個人化,針對體質與症狀調整處方。常見方劑包括:
- 銀翹散或桑菊飲:清熱解毒,緩解發熱、咽喉痛。
- 補中益氣湯或生脈飲:補氣益肺,適合康復期疲倦者。
Q3:確診後如何治療與調理?
醫師解答:西醫多採症狀治療,如開止咳、化痰、抗組織胺或消炎止痛藥。中醫則結合症狀與體質治療,提供更全面的調理。
中醫處方多樣,超過200種單方與100種以上方劑,不僅限於清冠一號。針對確診症狀,可用理氣、祛痰、化濕、除瘀或補益等方法,特別對後遺症(如疲倦、咳嗽)效果顯著。
提醒:確診後請到合格醫療院所,由醫師評估症狀後開藥,切勿自行服藥。
中醫建議:
- 初期症狀:如發燒、喉嚨痛,可用清熱解毒方劑(如桑菊飲加減)。
- 康復期:針對氣虛、倦怠,可用補中益氣湯或生脈飲,搭配針灸(如肺俞、足三里)促進氣血循環。
- 後遺症:中醫對長期咳嗽、疲勞等後遺症有良好效果,可透過中藥與穴位按摩調理。
日常中醫養生建議
在疫情常態化下,民眾可透過中醫養生增強體質,降低確診風險或減輕症狀:
1. 飲食與藥膳
- 推薦食補:煮枸杞淮山粥、蓮子百合湯,溫和補肺健脾,適合全家食用。
- 注意事項:少吃冰品、生冷或油炸食物,避免損傷脾胃。
2. 生活習慣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讓身體自我修復。
- 適度運動:練習太極拳、氣功或簡易伸展操,促進氣血運行。
- 保暖防寒:保護頸部、腳部,避免受涼降低免疫力。
3. 情緒調節
- 疫情可能帶來焦慮,中醫建議:
- 靜心練習:每天5-10分鐘腹式呼吸或「數息法」,穩定心緒。
- 芳香療法:佩戴艾葉或藿香香包,安神並防外邪。
- 環境調整:保持居家通風,適時曬太陽,提升心情。
4. 居家調理
- 艾灸:在家溫灸足三里、關元穴,每次10-15分鐘,增強體力。
- 足浴:睡前用艾葉或生薑煮水泡腳15-2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 穴位按摩:按摩肺俞、合谷穴,緩解疲勞或呼吸不順。
中醫師小提醒
- 專業指導:中藥、針灸或艾灸需經合格中醫師評估,切勿自行使用。
- 結合西醫:遵循衛福部防疫指引,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及時就醫。
- 資訊來源:參考台灣中醫師公會或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的公開資料。
- 緊急情況: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請立即尋求西醫診斷,結合中西醫治療。
新冠疫情已成為日常的一部分,透過中醫的辨證論治與養生調理,民眾可提升免疫力、減輕症狀並改善後遺症。結合疫苗保護與西醫治療,中醫提供溫和、自然的輔助方式,幫助您與家人維持健康。請諮詢專業中醫師,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養生計畫!

本文獲「馬光健康網」授權轉載,文章作者:彰化馬光中醫診所 劉宗昇醫師
作者簡介:源於澎湖小島的希望之光,肩負守護人們健康的重要使命,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官網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