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結石怎麼辦?能自己排出嗎?當突然感到腰部劇痛、尿液變色,頻尿卻無法順利排出,很可能就是「腎結石」在作怪!偏偏不少腎結石其實一開始毫無症狀,等到發作才驚覺事態嚴重。
本篇文章彙整了泌尿科醫師與專家實用觀點,帶各位一次了解腎結石的成因、症狀、分類、治療方式與飲食禁忌,並提供實用的自我檢查與預防方法,讓我們掌握正確知識,輕鬆應對腎結石,別讓結石成為身體的定時炸彈!
本篇文章彙整了泌尿科醫師與專家實用觀點,帶各位一次了解腎結石的成因、症狀、分類、治療方式與飲食禁忌,並提供實用的自我檢查與預防方法,讓我們掌握正確知識,輕鬆應對腎結石,別讓結石成為身體的定時炸彈!
目錄
腰痛血尿?毫無症狀?腎結石常見症狀一覽表
「腎結石一定會痛嗎?」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此疑問,然而腎結石的症狀千變萬化,從完全無感到劇痛難忍都有可能。如果腎結石不大,未引起輸尿管阻塞,可能感覺不到任何症狀或疼痛感,一旦腎結石開始移動,掉落並卡住輸尿管、阻塞尿液的通道,就可能引發一系列腎結石的典型症狀。
腎結石症狀1:腎絞痛(可能伴隨噁心感)
疼痛是典型的腎結石症狀,因腎結石移動至輸尿管,引發單側腰部或後背處突然發生劇烈、尖銳且無法舒緩的疼痛感,並可能延伸至下腹部、會陰部或下肢等部位,有機會伴隨反射性的噁心和嘔吐感。
腎結石症狀2:血尿
腎結石在移動過程可能會摩擦、刮傷泌尿道黏膜,導致出血。使得尿液顏色可能呈現粉紅色、紅棕色等,或是顏色正常,但尿液檢查後會發現其中含有紅血球。
腎結石症狀3:頻尿、尿急,尿液混濁
當腎結石刺激到膀胱或輸尿管末端時,可能會一直想跑廁所,且感覺尿意急迫。若尿液混濁或有異味,可能代表出現感染或結晶物質。
腎結石症狀4:排尿困難、中斷,感到疼痛
腎結石接近膀胱或卡在膀胱出口、尿道時,可能引起排尿疼痛、灼熱感。也可能讓尿流突然變細或中斷。
腎結石症狀5:發燒或畏寒
如果腎結石阻塞導致泌尿道感染,可能出現發燒、發冷、寒顫等全身性症狀。
腎結石是什麼?秒懂盛行率10%的臺灣國民病
簡單來說,腎結石就是腎臟內部形成的「堅硬結晶體」。當尿液中的某些礦物質濃度過高,超過了尿液能夠溶解的飽和度,就可能結晶形成大小不一的「腎結石」。若腎結石隨著尿液移動到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其他部位,可能造成尿液阻塞、腎臟水腫和劇烈疼痛感。
而臺灣因地處亞熱帶,氣候濕熱,排汗量大、水分補充不足,容易使尿液濃縮,是腎結石盛行率偏高的原因之一。加上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也讓腎結石問題日益普遍。根據統計,臺灣腎結石的盛行率約為10%,尤以30至50歲的青壯年男性稍多,但女性比例也逐漸增加,不可輕忽。
腎結石常見原因與種類,高風險族群是哪些?
腎結石的形成通常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而了解其成因與種類,將有助於預防腎結石的發生,與後續的治療。腎結石常見原因:
- 平日飲水不足:此為導致腎結石最主要原因,水分攝取不足可能讓尿液減少、濃縮,容易使結晶物質形成結石
- 飲食、用藥因素:高鹽、高動物性蛋白、高普林(尿酸結石)、高草酸(草酸鈣結石)飲食,或是服用部分利尿劑、過量鈣片、維生素C等,都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 其他疾病引發:如副甲狀腺亢進、痛風、反覆泌尿道感染、某些腸道疾病等,都可能引發腎結石
- 生活型態:如久坐不動、長期臥床者,都可能影響鈣質代謝,造成腎結石
- 家族遺傳原因
腎結石有哪些種類?
腎結石種類 | 腎結石成因 |
草酸鈣結石 | 最常見的腎結石,約占70%左右,通常與尿液中草酸濃度過高、飲水不足等有關 |
磷酸鈣結石 | 約占10-15%,主要是因尿液中鈣與磷濃度過高,加上偏鹼性的環境,常與細菌感染有關 |
磷酸銨鎂結石 | |
尿酸鹽類結石 | 約占5–10%,通常與高普林飲食及某些疾病(如痛風、高尿酸血症)有關,當尿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時,便容易形成此類結石 |
胱胺酸結石 | 較為罕見,是體內胱胺酸代謝不全導致,通常與家族遺傳有關 |
易患腎結石的高風險族群:
- 介於20-60歲之間的男性(但女性比例正逐漸增加)
- 有腎結石個人病史或家族病史
- 日常飲水習慣不足,或有特定飲食偏好(如高鈉、高普林、高草酸食物等)
- 肥胖或患有代謝相關疾病
- 患有特定疾病(如副甲狀腺亢進、痛風、慢性泌尿道感染、腸道疾病等)
- 長期臥床或活動量較少
腎結石可以吃什麼食物?腎結石的飲食禁忌和注意事項
想要預防腎結石,可藉由飲食調整進行控制,甚至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究竟有哪些食物或水果可以放心食用?以下整理幾項飲食原則與注意事項,幫助大家快速掌握飲食重點:
- 攝取充足水分:每日應飲用2.5至3公升以上水分,避免尿液濃度過高
- 攝取檸檬酸:適度攝取檸檬、柳橙等柑橘類水果,其含有的檸檬酸鹽有助於抑制草酸鈣結石形成
- 均衡的鈣質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約在1,000-1,200毫克),反而有助於減少尿液中草酸濃度偏高,可預防草酸鈣結石
- 多樣化蔬果:不少蔬菜水果能提供鉀、鎂和檸檬酸等營養成分,對於預防腎結石有所幫助
除此之外,飲食上也須避免:
- 高鈉食物:避免過鹹、加工食品、醃漬品及重口味的調味料
- 動物性蛋白:過量紅肉、內臟等會增加尿鈣與尿酸的濃度,建議適量攝取
- 高草酸食物(草酸鈣結石):如菠菜、巧克力、堅果、濃茶等食物
- 高普林食物(尿酸結石):如內臟、部分海鮮、肉湯等應酌量攝取
預防勝於治療!腎結石怎麼自我檢查?該看哪一科?
腎結石在出現疼痛異狀之前,症狀通常不明顯,想要藉由自行檢查發現腎結石有一定難度。不過,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觀察來管理腎結石的風險,及早警覺相關症狀,才能儘早就醫檢查。
- 尿液觀察:注意尿液顏色,若呈紅色或混濁狀,可能為血尿或感染情況發生
- 留意排尿習慣:若出現頻尿、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狀,需多加留意
- 突發疼痛症狀:如果突然感到腰痛或下腹痛,並出現血尿症狀,極有可能是腎結石造成
- 定期執行健檢:腹部超音波或尿液檢查,有助於在無症狀時期及早發現腎結石
如果有發現異常症狀,建議到泌尿科檢查,醫師可以安排更詳細的檢測,例如尿液成分分析、腹部X光或超音波檢查,幫助確認是否有腎結石問題。
腎結石能自然排出嗎?排出要多久?治療方法大公開!
腎結石可以自然排出嗎?其實取決於腎結石的大小。一般來說,若腎結石小於0.4公分,便有機會藉由多喝水或藥物輔助,使其自然排出體外。而排出的時間因人而異,可能數天或長達數週,這段期間仍可能感受到間歇性疼痛。
當腎結石超過0.4公分,基本上就無法自然排出,需要手術介入治療,目前常見的腎結石治療手術有:
腎結石治療手術1:體外震波碎石術
屬於非侵入性手術、無需麻醉也無開放性傷口,原理是用儀器在體外產生高能量震波,將腎結石震碎成細小的沙粒狀碎片,再隨尿液自然排出。適用小於2.5公分的腎結石,但碎片排出時仍會造成疼痛或血尿的症狀。
腎結石治療手術2:經皮腎造瘻取石術
在腰部後方的腎臟位置切出約1公分的小孔洞,再將內視鏡穿進孔洞後,深入腎臟至腎結石位置,將其擊碎後後取出。適用於體積較大(大於2.5公分),或結構較複雜的腎結石,但屬侵入治療,須全身麻醉,且會製造傷口,術後恢復期相對較長。
腎結石治療手術3:軟式輸尿管鏡手術
此治療方式是將輸尿管鏡從尿道口進入膀胱,經輸尿管到達腎臟後,將腎結石打碎取出。適用體積小於1公分的腎結石,此方式對於腎結石清除率高、適用範圍廣,且不會額外製造傷口,但也須全身麻醉,而術後排尿可能出現暫時性的不適。
總結:腎結石專家叮嚀大統整
腎結石雖然常見,但實際上是可控制及預防。專業醫師提醒3大原則:
- 充足飲水是預防腎結石的黃金法則
- 均衡飲食,避免腎結石誘因也降低結石風險
- 留意腰痛、血尿等早期症狀並及時就醫
即使只是輕微的腰酸、腰痛,或偶爾發現尿液顏色變深,也應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腎結石的早期徵兆。所幸現代治療方式多元且有效,只要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就能有效避免結石惡化或引發併發症。
掌握正確的腎結石知識,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預防與飲食管理,就是保護腎臟健康、遠離腎結石困擾的第一步。
參考資料:
- 泌尿道結石的介紹及治療
- 腎臟科 腎臟結石 - 臺中榮總全球資訊網
- 我有泌尿道結石 我在飲食方面要如何注意呢?
- 有腎結石自然排出方法嗎?符合條件就無需開刀?!
- 一篇詳解:腎結石成因、症狀、檢查、治療及飲食注意事項
- 男性罹患腎結石的幾率是女生的3倍!罹患腎結石的原因爲何呢?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權威帶路!秒懂腎結石常見症狀、原因、治療到飲食禁忌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