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起床踩地腳跟好痛!腳筋發炎導致腳跟痛?醫師的足底筋膜發炎治療保健指南

良醫健康網
2015-02-26 08:00:00
878,209
收藏
分享

足底發炎後要持續復健 可用腳掌抓毛巾、各種球類



如果懷疑自己有足底筋膜炎,可做超音波檢查,直接測量足底筋膜的厚度,台灣成人平均厚度是0.38公分,一旦因發炎、水腫,厚度超過0.4公分,即可確診是足底筋膜炎。

在超音波導引下,針對發炎區做注射治療,可有效解疼痛。此外,也可考慮以穿透力高的骨震波,做局部的治療,加速復原。

而骨震波,原本是用於治療腎臟及泌尿系統的結石,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不用住院。能透過震波,把壓力與能量聚集在須治療的組織上,撞擊足底筋膜發炎處,進而刺激足底筋膜的代謝、循環、修復、再生等。

只要足底筋膜炎能夠好好治療,不再繼續壓迫到骨刺,一般情況下,水平增生的骨刺,並不須額外處理。但更重要的是,治療足底筋膜炎後,必須依醫囑做居家冷敷,並在六週到八週內,充分休養,不宜激烈運動,絕對不能因為治療後,暫時不劇痛了,又過度操練,讓病情雪上加霜。

待急性發炎期過後,先用溫水泡腳,再做足底筋膜的保健運動,像是練習用腳掌抓毛巾、抓網球,甚至抓高爾夫球。不同硬度的球,可用來當作腳底按摩,紓解過於緊繃、缺乏韌性的足底筋膜。

腳跟痛不一定足底筋膜炎,腳筋發炎也可能是原因!


逛街多走路也可能中標 少穿高跟鞋,或放矯正墊

但還要特別注意的是,除了足底筋膜炎之外,馬拉松跑者腳跟骨後方的阿基里斯腱(俗稱腳筋)、滑囊,也常因小腿肌肉過度牽引,而導致發炎,發炎液體也會往下流,累積在足底筋膜處,出現類似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這時,必須同步把阿基里斯腱、跟骨後滑囊、足底筋膜的發炎,都一起治療,才能解除惱人的腳跟痛。

但為什麼有些人,根本沒有跑馬拉松,只是平常逛逛街、多走幾步路,就得到足底筋膜炎?這可能與先天的足弓異常有關。

不管是足弓不明顯、特別扁平的低弓足(俗稱扁平足),或是足弓特別高聳的高弓足,都會增加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機會,若沒有適當矯正,也易反覆發作。

低弓足易有足底筋膜炎,是因為足弓扁平時,足底呈內旋、塌陷,足底筋膜易被拉平、拉長,過度牽扯。而高弓足引發的足底筋膜炎,則是因為足弓高聳時,足底筋膜會太緊繃,易失去彈性,一旦韌性變差,易導致撕裂受傷;此外,前腳掌跟腳跟,也會因長期不當受力,容易長繭。

而長時間須穿著高跟鞋工作,且須久站的職業,或體重較重的民眾,也常常對雙腳造成額外負擔。建議有足底筋膜炎困擾的患者,盡量少穿高跟鞋,並可考慮訂做矯正鞋墊,讓足部的著力點比較平均,以減少足底筋膜因過度拉扯或緊縮而發炎。

【延伸閱讀】足底保健3要訣
足底筋膜扮演腳丫子的吸震角色,平常注意保養,維持良好的足弓曲線,可讓足底筋膜保持彈性,減少僵硬、發炎、受傷。

  1. 剛起床,可用力按摩附著在腳跟骨處的足底筋膜,讓發炎液體散開。
  2. 急性期後,先泡腳,依照醫囑以網球、高爾夫球或棒球做5分鐘按摩。
  3. 若有低弓足、高弓足,可訂做矯正鞋墊,減少足部不當受力而發炎。

值班醫師_鄧復旦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台灣復健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現職: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專長:足部復健、神經復健、超音波導引注射、骨震波治療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